執行單位: 輔仁大學 生命科學系 主持人: 李永安

生物相關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58-1997

年代 化學獎 - 得獎者 國別 卓越貢獻

1958

Frederick Sanger
 
 

U.K.

因測定胰島素等蛋白質結構方面的成果獲獎

1962

Max Ferdinand Perutz 佩魯恣

U.K.

因研究球蛋白分子結構獲獎

1965

Robert Burns Woodward 伍德瓦

Denmark

因完成膽固醇、葉綠素等多種天然有機物質的人工合成法獲獎

1970

Luis F. Leloir 萊洛伊爾

Argentina

發現醣核甘酸及其在生物體內醣代謝過程中的作用機制而獲獎

1972

Christian Boehmer Anfinsen 安芬森

U.S.A.

因研究核糖醣核甘酸脢分子的胺基酸序列結構與其生化活性的關連性的研究成果獲獎

William Howard Stein 斯坦 U.K.
Standford Moore 莫爾 U.S.A.

1975

John W. Cornforth 康福德

U.K.

因研究脢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成果而獲獎

1978

Peter Mitchell 米契爾

U.K.

創立化學滲透理論,對了解生物能量轉移方面有極大貢獻獲獎

1980

Paul Berg 伯格

U.S.A.

因研究核酸化學,特別是重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創立了現在基因工程技術

1982

Aaron Klug 克盧格

U.K.

因將結晶X射線繞射技術與電子顯微技術相結合,發明了“顯微影像重組技術“,及對重要的核酸-蛋白質錯合物之結構解析等研究成果獲獎

1985

Jerome Karle 卡爾

Gerbert A. Hauptman 豪普特曼

U.S.A.

開發了應用X射線繞射確定物質晶體結構的直接計算法

1988

Johann Deisenhofer 戴森霍福

Robert Huber 胡伯爾

Hartmyt Mitchell 米歇爾

Germany

因分析結晶膜蛋白-色素複合體光合作用反應中心,並首次完整提供膜蛋白的三維結構而獲獎

1989

Sidmey Altman 奧爾特曼

Thomas R. Cech 切赫

U.S.A.

因發現核醣核酸 (RNA) 自身具有脢的生物催化功能而獲獎

1993

Kary B. Mullis 穆利斯

U.S.A.

發明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ichael Smith 史密斯 Canada 發明了聚寡核甘酸定點突變法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及其對蛋白質研究的貢獻獲獎

1997

Paul Delos Boyer 博耶

U.S.A.

闡明了腺甘三磷酸 (ATP) 合成的酵素作用機制而獲獎

John Ernest Walker 沃克 U.K.
Jens Christian Skou 斯科 Danish 因首先發現人體細胞內離幾轉運脢-鈉離子、鉀離子腺甘三磷酸脢(Na-K-ATPase)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