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單位: 輔仁大學 生命科學系 主持人: 李永安

生物相關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01-1957

年代 化學獎 - 得獎者 國別 卓越貢獻

1901

Jacobus Henericus van’t Hoff 范特霍夫

Netherlands

發現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原理

1902

Hermann Emil Fischer 費雪

Germany

糖類和嘌呤類合成的突破性獲獎

1907

Eduard Buchner 畢希納

Germany

研究生物化學並發現無細胞發酵

1915

Richard Martin Willstter 威爾斯泰特

Germany

研究植物素素和葉綠素而獎

1926

Theodor Svedberg 斯偉德伯格

Sweden

發明超高速離心機並用於研究高分散膠體物質

1928

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 溫道斯

Germany

研究菑醇、維生素及相關關係並發現維生素D3

1929

Arthur Harden 哈登

Hans von Euler-Chelpin 奧伊勒-歇爾平

U.K

Sweden

對於醣發酵過程和發酵脢的作用研究而獲獎

1930

Hans Fischer 費雪

Germany

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的性質及結構

1937

Walter Norman Haworth 哈爾斯

U.K.

研究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 C

Paul Karrer 卡雷

Switzerland

因類胡蘿蔔素、核黃素及維生素AB2方面的研究成果獲獎

1938

Richard Kuhn 庫恩

Germany

因致力研究類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而獲獎

1939

Adolf Butenandt 布泰南

Germany

發現並提純出多種性激素而獲獎

1945

Arttyri Ilmari Virtanen 魏爾塔南

Netherlands

因農業化學、營養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並發行了飼料儲存保鮮法而獲獎

1946

James Batcheller Summer

U.S.A.

首次分離純畫出酵素蛋白之結晶

John Hoeard Northrop 斯坦利

U.S.A.

首次完成純化、置備病毒蛋白和脢

1947

Robert Robinson 魯賓遜

U.K.

研究具生理功能的植物製品,特別市生物鹼之成果而獲獎

1948

Arne W.K. Tislius 迪西樓

Sweden

發展了電泳技術和吸附色譜分析法並成功的分離出血清蛋白

1952

Archer Hohn Porter Martin 馬丁

U.K.

發明色層分析法

1955

Vincent de Vigneaud

U.S.A.

首次用人工合成多月生激素(腦垂體後葉催產激素和增壓激素)極具生化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

1957

Alexander Robertus Todd 拖德

U.K.

首次合成核甘酸單體及核甘酸與核干酸輔脢研究方面的成果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