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蘭德施泰納 (Karl Landsteiner l868-1943)

生平事蹟

美籍奧地利裔免疫學家。發現人的主要血型系統而獲193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868年6月14日生於維也納的巴登,1943年6月26日卒於紐約。1891年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兩度在維也納短期從事臨床,1892~1894年間在德國和瑞士研究化學。1896~1908年先後在維也納大學衛生系和病理解剖研究所任職。

1911年任病理學教授。1922年應邀赴美國紐約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1929年入美國籍。

他最初研究化學,1892年與E.費施爾合成α 羥基乙醛。1896年後對血清學和免疫學產生興趣,將化學方法引入血清學研究,發現不同人的血清與血細胞混合後可發生凝集反應,1901年用抗A血清和抗 B血清將血液分成A﹑B﹑C(後稱O)三型。1902年他的同事發現AB型。推斷血型可以遺傳。1904年他與J.多納特提出診斷陣發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的試驗,並且闡述此病的發病機理。他又闡明胎糞性腸梗阻的病因。1905~1907年與合作者成功地使猴感染梅毒,確定蒼白密螺旋體存在於梅毒瘤中;創用螺旋體的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法;闡明瓦瑟曼氏反應的機制,並用牛心臟代替人體器官以提取抗原,使瓦氏試驗得以廣泛應用。1908~1919年用恆河猴等動物研究脊髓灰質炎,設想其病原體為病毒,並與同事設計出一套血清診斷程序和保存病毒的方法。發現半抗原(1921),促進免疫學的發展。他用化學和血清學技術區分出不同的血紅蛋白;與合作者發現凝集素α1和α2(1926),MN等血液因子(1927)﹑一種僅存在於黑人血液中的因子(今稱亨特 亨肖二氏系統)(1934)及Rh因子(1940)等;1930~1932年與合作者成功地培養出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普氏立克次氏體。1936年發表免疫學經典著作《血清學反應的特異性》。

關於血型

根據紅細胞膜上同種異型(或表型)抗原關係進行分類的組合。紅細胞抗原決定簇可引起同種異型免疫應答﹐也可引起異種免疫應答。在鑑定人的血型時﹐一般是用特異性的人抗血清進行凝集反應。每一個血型系統都是獨立遺傳的﹐控制一個血型系統的遺傳基因大多是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例如,Rh血型和Duffy血型的基因位點在第1對染色體上﹔P血型系統的基因位點在第6對染色體上﹔ABO血型系統的基因位點在第9對染色體上﹔血型系統則由X染色體控制遺傳。

ABO血型系統 ,蘭德施泰納(1900)發現的人類第一個血型系統。其紅細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體。

ABO血型由A﹑B和O,3個等位基因控制遺傳。其中A和B基因是顯性基因﹐O基因是隱性基因。染色體上基因內容的組合(基因型或遺傳型)與紅細胞上表現的抗原(表型)關係。

O型紅細胞上雖然沒有A和B抗原,但有H抗原。H抗原也是A和B抗原的基礎。ABH抗原不但表現在紅細胞上,而且可以在體液中游離存在。80%的人在唾液中含有ABH抗原,這種人稱為分泌型者﹔在唾液中沒有ABH抗原的人稱為非分泌型者。分泌能力也受遺傳的控制。

ABO血型系統與其他血型系統不同,具有“天然”的抗體﹐例如﹐A型者有抗B抗體﹐B型者有抗A抗體,O型者有抗A抗B抗體。這種抗體是因出生後接受自然環境中具有同樣特異性的抗原性物質的隱性免疫作用而產生的。

RH血型的調查

Rh血型系統 人類重要血型系統之一。K.蘭德施泰納和A.S.威納(1940)用恆河猴的紅細胞免疫豚鼠和家兔﹐所得免疫血清能凝集85%的白種人紅細胞。他們認為呈陽性反應的紅細胞裡含有與恆河猴紅細胞共同的抗原﹐於是取Rhesus一詞的前兩個字母﹐命名其為Rh抗原。有Rh抗原的人稱為Rh陽性﹐反之為Rh陰性。Rh血型系統比較複雜,目前有兩種不同命名法, 即威納命名法和費希爾命名法。

一般多採用費希爾命名法﹐因為它簡單明了﹐容易理解。費希爾﹐R.A.認為Rh血型受3對等位基因的遺傳控制﹐它們決定C和c﹑D和d﹑E和e 6個抗原。在一個決定Rh血型的染色體上,3對等位基因的排列形式可有8種基因組合,因而子代可有36種遺傳型,例如CDe/cde就是Rh遺傳型之一。分子和分母分別代表來自父方和母方(或母方和父方)的染色體。大寫字母代表“R”基因,小寫字母代表“R”基因。除CDE為完全陽性基因外,其他一些基因組合總是既有陽性基因﹑也有陰性基因。通常所見的由Rh血型引起的免疫反應中﹐絕大多數是由D抗原(即威納的R)與其相應的抗體所致﹐因此,臨床上常只以D抗原的存在與否來表示Rh陽性或陰性。一個人的紅細胞如與D抗體發生反應﹐表明有D抗原,就稱為Rh陽性﹔反之,如不與D抗體發生反應﹐表明沒有D抗原﹐就稱為Rh陰性。

應用

血型不僅在輸血上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種學﹑遺傳學﹑法醫學﹑移植免疫﹑疾病抵抗力(或易感性)等方面都有應用價值﹐在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病人(受血者)和輸血人(供血者)的血型﹐並且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在臨床醫學中﹐除輸血﹑移植免疫外﹐對新生兒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特異性抗體的檢查﹐也都需要血型知識和有關技術。

 

參考資料

  1. 中國大百科 智慧藏 免疫學光碟

  2. 諾貝爾百年特展http://www.nstm.gov.tw/nobel/nobel2.html

本網頁內容由 生科系 黃保臻同學提供